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县人民政府名山街道办事处>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履职依据>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9519F/2025-00033 [ 发文字号 ] 丰名办发﹝2025﹞23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名山街道办事处
[ 成文日期 ] 2025-04-09 [ 发布日期 ] 2025-04-14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9519F/2025-00033
[ 发文字号 ] 丰名办发﹝2025﹞23号
[ 主题分类 ] 农业、林业、水利;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 体裁分类 ] 公文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名山街道办事处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5-04-09
[ 发布日期 ] 2025-04-14

丰都县人民政府名山街道办事处关于印发《名山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社区)、街道各办公室(中心):

《名山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街道办事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丰都县人民政府名山街道办事处

202549

(此件公开发布)

名山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时关于防范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为了避免和有效防治地质灾害,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要求》和《丰都县2025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和应急预案》等有关法规、文件的要求,参照本街道历年来汛期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和气象部门2025年雨情、汛期的预测分析,制定名山街道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概况

名山街道地质灾害点分布在4个村5个社区共37处(其中库岸18处),危岩4处,不稳定斜坡3处,滑坡12处,受威胁对象有6702796人和房屋1001间,通过历年来的资料分析,如本街道遭受多次异常暴雨袭击及连续降雨过程,三峡库岸受库区蓄、退水的影响,多数地质灾害点就会出现新的险情,同时又会诱发一些新的滑坡崩塌等,影响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2025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及预防措施

(一)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预防重点。地处三峡库岸的白沙沱村白沙沱酒厂滑坡、烂丘滑坡、白沙沱下崩体,农花村的代家院子滑坡、麻滩湾滑坡等由于受蓄、退水的影响,易诱发险情,农花村的龙王庙、岩脚滑坡、镇江村的木场滑坡和九龙社区的龙洞湾危岩滑坡变形较重,古家店社区沙地坡滑坡(治理中)是我街道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涉及以上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村(社区),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排查、巡查与核查,对已查明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登记发放防灾明白卡,建立和完善群测群防预警体系,建立监测点,落实监测责任人,提高群测群防工作实效性。健全各项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预防措施。加强汛前、汛中和汛后的排查、巡查、核查和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并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在人员居住密集区应避免大规模建设活动,避免人为诱发新的地质灾害。

三、防治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四重”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县地环所“四重”网格化管理,明确“四重”网格员防灾工作职责,加强对“四重”网格员的指导和监管。群测群防员在县地环所、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的管理和指导下,按照工作职责做好监测、排查、巡查等防治工作;落实分管负责人、规划和自然资源所负责人担任片区负责人,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做好监测工作,并按时按规定上报监测信息,负责监测设施的保护和管理,并做好监测工具的使用和保管工作,发现险情及时上报,情况紧急时,立即发布预警信号疏散危险区群众,做好抢险救灾工作,管理、保护群测群防设施;片区负责人在街道的领导下,在县地环所和驻守地质队员的指导下,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日常工作的开展和管理,草拟辖区内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预案,定期开展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辖区内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较大险情时,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提出初步处置建议并限时将有关情况报告街道办事处;驻守地质队员作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支撑,要在县地环所的业务管理下,负责驻守片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技术服务和监督指导工作;县地环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专业监测等工作,做好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的监督管理,指导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和驻守地质队员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工作,汇总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调查资料,维护、更新我街道地质灾害隐患的信息数据库,组织指导驻守地质队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乡镇级培训和单点演练,督促驻守地质队员指导乡镇编制本辖区地灾应急预案、年度防治方案、单点防灾预案,管理、维护群测群防信息系统,组织开展我街道群测群防会商,组织驻守地质队员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和处置工作及资料归档。

(二)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严格执行各项防灾制度。坚持汛期地质灾害防治24小时值班制度、“三查制度”(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灾情会商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等,坚持地质灾害日报、周报、月报和年报制度,统一信息报送流程,落实信息报送责任,规范信息报送程序,确保地质灾害信息及时、准确和畅通。二是认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以三峡库区、城市建设区、重要交通干线、重大水利工程、重要市政设施、矿山、学校、旅游景区及人口密集区以及人为活动弃渣场等为重点区域,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尤其要加强有软弱夹层、形成切坡或者临空面的顺向岩质斜坡的全面排查。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到责任单位、防治资金、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做到警示牌、防灾预案、监测经费、监测人、监测记录、“两卡”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监测设施、撤离路线“八落实”。同时,要认真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是做好监测预警工作。以街道为责任主体,加强以村社干部、党员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县、街道、村(社区)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组织体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对龙王庙滑坡等重点灾害点继续开展专业监测。四是做好应急处置的物资储备。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强化部门协调联动,民生服务办、平安法治办等部门要做好应急抢险物资准备,确保抢险救援物资充足;派出所、民兵应急队伍等做好应急抢险人员准备,确保救援人员能及时开展抢险救灾;规划和自然资源所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技术准备,及时为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提供技术支撑。五是强化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配合完成地质灾害“一库两区划”工作,及时动态更新地质灾害数据库,分类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台账,编制完善我街道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三)重点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围绕三峡库区“蓄(降)水地质灾害安全监测与防范、库区后续工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项目实施”两项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做好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建立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库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群测群防目前仍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要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完成群测群防监测预警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优选群测群防员,做好新老更替,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和演练。

(五)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应急能力建设。根据我街道现有资源,以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处置为核心,逐步建成适应于公共管理需要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平台、应急技术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及应急避险演练,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对辖区内(本行业)每一个隐患点组织开展1次简易应急避险演练。

(六)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达标率考核相关工作。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达标率考核要求,认真开展好相关工作,特别是各村(社区)要督促群测群防员按时上传监测数据,确保数据上传率和合格率,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完成宣传培训及应急演练,形成视频影像资料,并及时总结后上报县地环所。

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防灾责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把手”负责和“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村(社区)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责任落实,对本行政区域(行业)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防灾减灾的重点工作抓好抓实。

(二)加大投入,强化防灾保障。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资金投入,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部署。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地质灾害排查、调查、评估、预报、监测、搬迁、治理、应急处置、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信息平台体系建设等工作所需资金。要探索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加大统筹力度,推动整合地质灾害防治与易地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小流域整治、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等各方面政策,确保地灾防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宣传,提高防灾意识。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要合理制订计划,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有针对性地对工程建设单位、施工人员开展培训。要加大对普通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结合“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土地日”、“环境日”等开展主题日活动,以广播、电视、网络、板报、印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有关法律法规及防灾避灾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不断提高广大群众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分期分批对群测群防员、防灾责任人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地质灾害识别和防治能力。

(四)充分发挥驻守地质队的技术支撑作用。按照县上统一部署,重庆107地质队(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队员驻守我街道,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核查排查、群测群防指导监督及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各村(社区)及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107地质队开展好相关工作,并接受地质队驻守人员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充分发挥驻守我县地质队的技术支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