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意见》 政策解读(后附原文件)
近日,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问:《意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2019年8月9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意见》(渝府发〔2019〕22号),我县根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出台《意见》。
问: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民政工作,《意见》提出了哪些主要举措?
《意见》立足民政职能职责,着眼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提出4个方面14项政策措施。
(一)紧扣脱贫攻坚,扎实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一是强化兜底保障。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重大决策部署,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保障和特困供养,将符合条件未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规定纳入扶贫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二是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落实好低保保障标准调整工作,确保农村低保标准动态、稳定地高于扶贫标准。
(二)聚焦特殊群体,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一是强化低收入困难群众救助。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完善以低保制度为核心、专项救助为重点、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满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发展型社会救助制度。二是强化儿童福利服务。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和最大化理念,完善儿童福利制度,健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家庭尽责、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儿童福利服务保障体系。三是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健全责任体系,提高救助能力,切实维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强化残疾人福利保障。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完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
(三)回应群众关切,加强和改善基本社会服务。一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二是深入推进殡葬管理服务。围绕建设惠民、绿色、文明殡葬,加强基本殡葬服务保障,全面建立以公益性为主体、营利性为补充、节地生态安葬为导向的殡葬服务供给体系。三是认真做好婚姻登记管理服务。加强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建设,依法开展婚姻登记服务。实施“家庭和谐计划”,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推动婚俗改革,倡导和支持集体婚礼、纪念婚礼和慈善婚礼,引导树立低碳、文明、节俭的婚礼新风尚。四是持续优化区划地名管理服务。贯彻《行政区划管理条例》,扎实做好区划调整工作,加强风险评估和实效论证,稳步推进乡改镇、镇改街、村改居和新增乡镇行政单元建制调整。
(四)着眼共建共治,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党对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领导,确保城乡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人才的领导,建设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宣传党的主张,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二是深化城乡社区治理。深入贯彻中、市有关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的要求,遵照“1+8”工作体系,细化社区治理工作流程和清单,落实社区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社区治理考核评价机制,明晰社区治理组织架构,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三是发挥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社会组织相关政策法规,坚持培育与监管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诚信自律、充满活力的社会组织发展格局。四是推进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按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的原则,创新慈善公益事业体制机制,健全慈善组织公开募捐、投资活动等监管措施,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规范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提升福利彩票公益效益。
政策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