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关于《丰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2-10-09

一、制定背景与过程

《丰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是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 2025)《重庆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 2025)《重庆市全民健身条例》《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进行编制,主要阐明2021年至2025年期间丰都全民健身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为我县全民健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勾画了蓝图。

在起草过程中,县文化旅游委深入研究、认真分析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体育领域的重要政策文件,充分考虑丰都县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在多次专题研究征集相关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经专业律师事务所及司法局审核后形成了本《实施计划》。

、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由3大板块14个部分构成,在整体结构和内容的覆盖范围上,《实施计划》与《重庆市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保持一致,同时涵盖了国家和重庆市相关工作的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遵循市委陈敏尔书记对丰都提出的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要求,围绕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定位,紧扣体育+”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开展健康中国重庆丰都行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二)发展目标2025年,我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县居民科学健身素养不断增强,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体质持续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4%,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城乡居民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国民体质监测抽样合格率达93.5%。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2.3平方米,建成城市“10分钟健身圈,农村“30分钟健身圈。公共体育场地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

(三)主要任务:

1.多渠道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按人口要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资源优化布局,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等工作,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实施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工程。聚焦市民就近健身需求,充分利用公园绿地、老旧厂房、建筑屋顶、桥下空间、城市金角银边剩余空间和新建社区综合体、宜居乡村等,建设适老化”“适儿化”“无障碍全民健身场地。继续推动全县各级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5个、乡镇健身广场3个、智慧健身路径5个、市民健身房5个、乡镇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40个、社会足球场5片、健身步道50公里。实现乡镇(街道)、村(社区)二级公共健身设施“3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进一步推动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建设。

2.多元化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市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新年登高、大众冰雪季等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全民健身日、县全民健身月等主题活动。大力发展三大球、水上运动(浆板)、自行车、棋牌、散打、跆拳道等运动项目,鼓励乡镇(街道)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推广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发展运动项目人口。持续开展千人彩虹跑”“丰都庙会——万人酷跑等特色体育活动,坚持举办名山杯、龙河杯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篮球赛(运动会),打造南天湖度假胜地·运动天堂体育旅游特色品牌;创新组织全民马拉松、山地越野、南天湖山地自行车赛、徒步登山大赛、龙河水上运动等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丰都体育影响力,塑造城市形象和品牌。继续申办全国乒乓球会员联赛、全国青少年滑板滑雪大赛等国家级市级重大赛事活动,提升市民观赛体验,增强市民健身意识。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与重大体育赛事、重大节庆活动的有效衔接和配套组织,以名赛带动民赛,引领市民由观赛人群转变为参赛人群,推动形成高水平体育赛事和全民健身活动互促互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3.多形式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创新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供给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定期公布居民体质监测状况。通过对公民进行日常体质测试,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提高全民健身质量和水平。组织引导全民健身志愿者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使用体育设施等,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支持县内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健身项目培训、讲座和展示推广等活动,鼓励有条件的全民健身站点为市民提供科学健身方案或提供运动促进健康的指导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每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80名以上,基本建成县、乡镇(街道)、村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到2025年全县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4.多维度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不断壮大体育社会组织力量,建立以县体育总会为枢纽,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支撑,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富有活力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力争2025年全县体育社会组织达到30以上,全县参加体育社会组织和各类基层体育队伍的人数占比达到 20% 以上。按照分类指导、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大规范引导和服务扶持力度,引导各类体育社会组织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行,充分发挥体育健身组织和健身骨干团队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鼓励体育社会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提供线上体育健身指导服务。加大政府购买体育社会组织服务力度,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

5.多样化推进重点人群健身活动。积极搭建青少年校园体育锻炼和校外体育竞赛平台,推动校园文化和体育教育协调发展,积极举办青少年体能训练营、暑期夏令营等活动,强化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教育系统考核评估体系。提高体育设施适老化程度,改善老年人健康场地设施条件,增强老年人健身意识,鼓励推广符合老年人运动特点的门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运动项目,发挥老年人体育协会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作用,组织开展老年人体育健身比赛。推进职工体育发展,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组织的作用,推行工间操健身制度,广泛开展符合职业特点的体育竞赛和综合性运动会等健身活动。完善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挖掘更多适合各类残疾人开展体育锻炼的康复、健身项目,支持举办各类残疾人体育赛事。鼓励农民、妇女等积极参与群众性健身活动,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

6.多途径助推体育产业发展。优化体育产业发展布局,以赛事活动为引领,大力发展以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等五大运动为重点的健身休闲产业。拓展大众体育发展空间,策划构建具有丰都鬼城文化特色的体育产业链。全力打造南天湖国际滑雪场、西南地区滑雪训练基地、重庆滑雪培训中心、高山冰雪旅游四位一体的丰都滑雪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体育产业供给质量,激发体育消费潜力,开展夜间体育消费活动,培育体育定制、体验、智能、场景等消费热点和数字体育、在线健身等消费新业态,增强健身休闲消费黏性,形成体育消费新模式

7.多举措推动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到2025年全县各中小学校体育课及格率、优秀率力争达到95%50%以上。大力推进各类运动项目进校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进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和体育培训机构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服务。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完善优秀运动员升学优惠政策,注重举重、散打、拳击、跆拳道等优势项目人才培养和输送加强体育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康复机构、保健机构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对接,结合慢性病防治,推广改善体质、健康养生的科学健身活动。积极开发体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嵌合旅游功能的体育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等平台载体,推出了一系列赛事型、观赏型、休闲型、节庆型、民俗型、数字型等体育旅游产品。打造南天湖旅游度假区、南天湖国际滑雪场等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持续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将南天湖打造成西南地区最专业的滑雪场地。支持专业体育旅游企业助力景区体旅项目经营,优化体旅融合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消费引领。

8.多方位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移动互联网平台、社区宣传栏等媒介渠道,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身强体理念,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弘扬体育精神,传承重庆体育文化。深入开展鲁渝、成渝、对口协作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全民健身活动在建设体育强县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丰都体育影响力。积极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和健身典型,鼓励体育文艺创作,提炼丰都特色体育文化。大力发展体育公益事业,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体育公益活动。开展青少年特色体育文化教育,推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单位)分工协作研究解决全民健身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全民健身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将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加以推进。

2.加大政策扶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经费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力度,支持重点项目建设。探索多元投入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入全民健身事业渠道,增加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力度,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建设公共体育设施,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的用地政策,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健身设施规定。

3.夯实人才基础。拓宽培养渠道,统筹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组织管理、宣传推广、志愿服务等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畅通体育社会指导与管理、体育运营与管理人才出口,鼓励各类体育人才通过志愿服务、技术指导、项目引进等多种方式发挥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工作者为全民健身发展提供技能支持。

4.强化安全保障。加强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设施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场地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安全标准。在体育场馆配置急救和防疫设备,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机制,完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监管责任体系,强化赛事风险评估。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