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政务公开>重大决策预公开>2022>决策结果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2-00280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办发〔2022〕31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成文日期 ] 2022-10-27 [ 发布日期 ] 2022-11-04
[ 索引号 ] 115002300086860353/2022-00280
[ 发文字号 ] 丰都府办发〔2022〕31号
[ 主题分类 ] 科技、教育
[ 体裁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丰都县政府办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2-10-27
[ 发布日期 ] 2022-11-04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已经中共丰都县委十五届常委会第30次会议、县第十九届人民政府第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027


(此件公开发布)
























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二〇二二年十月
























目录


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2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7

第三章 “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11

第四章 保障措施 34






















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

十四五”时期,是丰都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县及人才强县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全县必须深刻把握国内外科技创新的大趋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动科技创新,谋划创新发展新路径,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高起点谋划和高效能推进《丰都县“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对于增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动能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根据《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等文件,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丰都县突出科技创新、牢固树立科技意识、努力营造创新氛围,将科技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功创建丰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高新技术产品20余个。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市级以上创新平台指标取得一定发展成效,为“十四五”时期丰都县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构建科技创新工作新体制,撤销了原丰都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组建丰都县科学技术局,充实了科技管理人员编制,将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百分比及其增速、入库重庆市科技型企业数量、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及研发机构设立情况等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实绩考核;出台《丰都县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丰都县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方案(修订)》《丰都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丰都县专利资助办法(修订)》《丰都县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较2015年增长66.28%;设立丰都县创业种子投资基金500万元、丰都县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500万元,举办创业种子投资基金项目路演大赛。

创新资源进一步聚集。创建市级众创空间2个、市级研发中心4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个,培育县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县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县级科技示范基地9个;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28家,引进专利代理机构2家;坚持与河北省科技厅和重庆市大足区、长寿区科技局保持对口帮扶联系,每年根据丰都科技发展需求支持实施2-3个科技项目;先后与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畜牧科学院、中科院柑桔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西南大学等市内外16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度开展科技交流合作,逐渐形成了以突破肉牛全产业链、麻辣鸡、高山落叶水果等重点产业制约瓶颈的专家创新团队。

创新成果更加丰富。组织申报并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2个(资金70万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资金709万元),下达县级科技计划项目151个(资金149万元);指导县内创新主体申报县级科技成果鉴定项目45项,通过鉴定39项,评选县级科技进步奖20项;专利申请达987件、专利授权达340件。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成效进一步显现。制定《丰都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选派市级科技特派员1116人,形成“市级专家+县级特派员+乡镇技术员”的科技服务工作体系,实现科技服务“三个全覆盖”(重点产业、乡镇、村居);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3万余人次,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60余个,解决农业产业技术难题500余个,指导建设科技示范基地9个,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22期,累计培训1158人次;成立“山东枣庄·重庆丰都”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工作组,选派一批枣庄市农业科技专家常驻丰都,围绕丰都农业产业品种改良、技术革新、管理提升开展培训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丰都县科技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短板不足情况依旧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偏低,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约0.37%(排名渝东北第9位);二是科技支撑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均低于万州区、垫江县等地,缺乏高校和高水平科研机构,掌握本领域核心技术较少、技术对外的依存度较高;三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匮乏,2020年研究开发从业人员仅68人,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员数量少;四是科技成果低于周边区县,2020年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74/万人)低于万州区(2/万人)、垫江县(2.03/万人)等渝东北区县,技术合同成交额尚未实现零的突破,与周边区县差距大。

第二节 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目前,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呈现加速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各学科领域的融合发展正在重塑未来的经济格局和产业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新机遇。同时,党中央作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战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扩大内需战略深入实施,以及全市的“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为丰都县新一轮发展赋予了全新优势、创造了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丰都县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提出立足深厚文旅底蕴、康养度假资源、畜禽养殖特色、绿色工业基础、商贸物流优势,建设“名山名水、丰收之都”的发展思路,这与国内外的发展新趋势深度吻合,为丰都发展绿色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生产力布局不优、科技创新动力不足、经济运行下行等问题突出。同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各区县聚焦助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根据自有优势加速聚集创新资源。而丰都县整体科技创新实力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处于“欠发达阶段”,综合科技竞争力与全市多数区县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国内外新的发展形势下,丰都科技创新发展工作任重道远,尤其在统筹区域整体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攻关、民生科技发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挑战与压力。

十四五”时期,是丰都县发展的战略机遇窗口期、科创成果释放期、高质量发展关键期,科技创新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丰都县应当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力争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明确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推动科技的自立自强,实现科技创新的跃升发展。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科技创新相关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把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系统谋划产业链,科学布局创新链,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和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更加活跃、科技创新生态更加优化,为丰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在把丰都建成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进程中凸显科技创新力量。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高端引领、重点突破。对标国际国内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趋势,主动担当科技创新使命,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集中力量、加大投入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县科技创新能力整体跃升。

——坚持改革创新、成果转化。遵循科学研究规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着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升承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坚持协同创新、开放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战略思维,着力推进产业协同、人才协同、生活协同、生态协同良性互动,持续吸引更多市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来丰都集聚,支持县内科技企业对外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加快打造一体化科技创新新格局。

——面向需求、突出特色。面向产业绿色发展和民生科技发展需求,全面部署、突出重点,选择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应用型技术开展技术攻关,以绿色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支撑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5年,实现全县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科技创新要素更加活跃、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和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面向全市、全国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引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人才等创新资源有效聚集。到2025年,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市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10个、市级及以上科技服务平台达到5个。

——科技创新要素更加活跃。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增加,保持县级科学技术支出增长幅度与地方可支配财政收入相适应增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链条进一步健全,技术创新对产业绿色化发展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显现。到2025年,实现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0%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

——科技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激励创新的机制更加健全,政务环境更加有利便捷,创新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氛围更加浓厚。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科普示范县,打造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培育市级科普基地3个,培育县级科普基地30个,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到1000万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5件。

2035年,实现全县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达到渝东北片区第一方阵,全县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和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市中等水平,科技创新对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升,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蒸蒸日上,国家创新型县建设亮点纷呈。

1丰都县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年指标值

2025年目标值

指标

属性

1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

%

18

20

预期性

2

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

0.37

1.5

预期性

3

技术合同成交额

万元

0

1000

预期性

4

科技型中小企业

128

300

预期性

5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7

20

预期性

6

高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

%

20

32

预期性

7

规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

%

1.01

1.5

预期性

8

规上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

%

35

60

预期性

9

规上科技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

%

30

50

预期性

10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

-

30

预期性

11

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

4

10

预期性

12

市级以上科技服务平台

2

5

预期性

13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74

1.5

预期性

14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

%

8.2

15

预期性

注:【】为累计数。


第三章 “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任务

  1. 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加快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县和市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优化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全方位提升创新载体功能,推动全县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

一、聚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县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科技部关于印发<创新型县(市)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有关精神,遵循以“科技支撑生态文明”为创建主题,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为前提,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核心,打通从科技强、产业强到经济社会发展强的通道,确保通过3年左右时间达到国家创新型县创建具体指标要求,全面建成国家创新型县。

引育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推进政产学研用创紧密结合,加大与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引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农业、畜牧业科技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丰都科技创新中心,将其建设成为支撑全县创新型县建设的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积极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小镇。

引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国家创新型县创建目标,聚焦新品种良种繁育、智能农机研发与应用、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农牧新产品质量安全、农牧产品现代物流等方面,坚持培育与引进并重,高标准建设一批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龙头企业,培养带动性强的丰都农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塑造产业创新发展竞争优势。坚持科技赋能,推动主导产业调绿调优,突出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牧产业基地定位,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高标准打造国家农业(肉牛)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撑打造西南地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畜禽产业发展高地;做强牛、鸡、猪为重点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支撑打造全市现代畜禽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具备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和企业,支持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打造全市绿色工业基地。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注重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培育,实施一批涉农高技术研发或推广项目,加强现代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聚焦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绿色投入品、示范种植养殖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搭建一批农业生物技术中试基地,引进培育一批测试检测中心。在农产品种养、精深加工等领域,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

专栏1聚力创建国家创新型县

打造丰都科技创新中心:以构建科技创新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打造科技创新工作抓手为目的,从丰都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入手,围绕科技创新要素完善、配置,形成一个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综合平台,为丰都科技创新及国家创新型县建设工作提供持续支撑。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原则,丰都科技创新中心将成为集科技情报收集与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于一体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引育科技研发平台:加大力度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环境科学院、重庆中药研究院、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高校院所合作,在丰都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心)等研发平台。支持县内龙头企业创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

引育科技服务平台:推动与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在丰都建设肉牛、山地鸡、生猪红心柚、榨菜、花椒、水稻等检验检测中心、技术转移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机构。推进与西南大学共建科研教学和实习基地,推进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共建花椒、栀子等植物科技示范园、药香植物种植示范基地。

引育高新技术企业:以特色经作精深加工产业、康养食疗科技服务产业、功能食品生物制造产业、现代农业智慧物流产业、中小型智能农业机械产业为重点,加快引进与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引进京东、盒马等知名企业,打造智慧农业综合服务云中心、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农产品配送物流中心、现代仓储中心、农残检测中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中心等产业服务平台。

打造科技创新小镇。积极建设一批“小而强”“精而美”的科创小镇,支持高家镇围绕“四高”要求建设市级科创小镇,支持董家镇、社坛镇、虎威镇、树人镇、名山街道等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工业集聚区,支持有条件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开展科研工作,为全县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二、积极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和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突出“高”和“新”,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积极推动工业园科技示范化建设,力争在2025年,推动丰都工业园区“以认促建”成功创建成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筑牢产业创新基础。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推动重点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编制产业技术创新路线图,理清丰都企业“卡脖子”问题清单,实施一批科技研发专项,着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建材、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

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加快建立丰都科技企业培育体系。加速培育引进一批科技研发机构、科技服务机构,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到60%以上,拥有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达到40个。

坚持开放协同创新。以高品质食品加工的外向型产业集群为基础,加强与重庆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经开区等开发区的协同创新发展,积极引进中高端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共建协同创新发展园区和成果转化基地。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方位、高水平地扩大对外开放。

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在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制度、营商环境、金融服务、土地资源配置等方面大胆探索、用于创新。坚持智能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科学规划园区国土空间,建设完善园区配套功能和智慧应用场景,积极打造园区智慧门户系统实现对地上地下空间的智能化管理。加强园区产业发展和创新资源配置的统筹,制定优惠政策和组织保障措施,在财政、人事管理方面授予园区一定自主权。完善园区金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馆及规划展览馆建设力度,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三、优化提升丰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持续加大对丰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创新支撑,围绕“科技平台建设和专家团队组建”的科技支撑思路,在核心区继续完善“科技研发中心、良种繁育园、标准养殖园、循环农业园、绿色种植园、食品加工园、仓储物流园、创业孵化园、旅游观光园”等“一中心八园”科技创新要素,利用好国家现代农业(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重庆肉牛科技专家大院、肉牛养殖及深加工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升级打造丰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产品研发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指导园区企业建立企业研发机构、购置研发设备、组建研发团队,将丰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成产业更加兴旺、环境更加友好、三产融合更加协调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第二节 壮大科技企业队伍

根据企业成长链,实施企业成长计划,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力争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家,规上科技型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50%

一、加快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和指导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通过传统企业改造、小微企业提升、孵化器或众创空间孵化等多种渠道,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扩大。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升级优化创新产品、提升创新技术水平。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活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加快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国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库,开展精准扶持。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力度,重点引进一批丰都特色产业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引导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大力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具有行业标杆作用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推动发展成长为“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成长性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上市。采用链式招商、精准招商等方式,加大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工作力度,加快招引相关领域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扶优做强一批高成长性企业。

三、加快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打通上下游、贯通产供销、带动大中小的引领作用,发挥大企业和共性技术平台带动作用,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加强行业和关键技术领域研究,承担重大科技项目,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加快发展“5G +工业互联网”,推动县域重点企业“上云上平台”,促进重点企业产、供、销全产业链协同。

专栏2壮大科技企业队伍

特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肉牛、蛋鸡、生猪、红心柚、榨菜、水泥等特色重点产业开展健康养殖、加工流通、绿色工艺护等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发展一批具有科研基础和研发实力的企业主体,为丰都科技发展注入新动能。

精准扶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推荐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工作机制,按需精准扶持一批优质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科技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重点拟上市企业。支持重庆市禄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争创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持重庆龙璟纸业有限公司争创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支持重庆励祺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上市。

第三节 产业链创新链融合

围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绿色工业高质量发展、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重点产业全面开展产业链、创新链的补链、强链及融合发展,有效支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及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应用示范。全面推广适宜丰都的红心柚、榨菜、花椒、水稻等主推技术,因地制宜发展龙眼、柑橘、中药材、烤烟、茶叶、笋竹、滕州马铃薯、木本油料、肉羊等特色产业,大力推进种植业测土、施肥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力争推广新技术、新产品50个以上,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园区。持续提升全县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逐步扩大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应用规模,到2025年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2%以上,推动农业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发展。

推进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聚焦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创新能力建设,选择丰都重点农业产业,对接国家和市级科技主题专项,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开展农业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发展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支撑建立农产品烘干、净化、分级、保鲜、储藏等初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服务体系,加快研发推广产地初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实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实施现代种业提升行动。强化大豆自主品种选育,持续推进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丰都试验站的挂牌建设,按照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的区域布局安排,开展大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新品种试验、选育,以及大豆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工作。持续抓好以渠溪黑猪为重点的种质资源普查和保护;依托华裕农科、德青源、温氏等龙头企业,高起点建设丰都鸡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发挥丰都肉牛产业研究院作用,加强肉牛选育等现代种业研发攻关,推进肉牛养殖扩群增量;推动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技术推广运用和规模化种植,持续改扩建现有畜禽良种场和规模养殖基地,争取区域性畜禽种业创新中心等落户丰都,增强重要农产品种源控制能力,加快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链。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红心柚、榨菜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持续开展智慧农业建设试点示范,力争打造一批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积极引进和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研平台的作用,与市内外涉农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开展农业科技项目对接活动,力争新创建一批高科技含量的农产品品牌,力争到2025年实现“两品一标”及市级以上农业品牌数量达到245个。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智能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转全程透明可溯。追溯探索农产品流通交易智能化,推进畜禽产业物联网数据中心、鸡产业电子交易平台等的建设,提升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商品化能力。

专栏3强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及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实施农业科技研发计划:聚焦牛、猪、鸡为代表的现代畜禽,红心柚、榨菜、花椒、优质水稻等特色产业和优势农产品,依托农业科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和引进的高校院所建设农业科技研发平台,对接国家和市级科技主题专项,策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计划,开展肉牛良种选育、红心柚选优提纯、花椒新品种培育及菌病防治、榨菜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发展牛肉和牛副产品等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

建设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丰都试验站:持续推进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丰都试验站的挂牌建设,推动丰都县大豆新品种选育项目实施,针对当前丰都大豆生产上存在的品种混杂、产量低、品种特性与种植季节不适宜等问题,在栗子乡、双路镇、南天湖镇、仁沙镇等乡镇开展大豆新品种选育工作,研究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方案,培养、组建高水平科研团队,选育适宜丰都县的高产、优质大豆品种,填补丰都县没有自主大豆品种的空白。

建设智慧农业生产示范基地:以丰都特色农业优势区及优势龙头企业为试点,集成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区块链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探索创建一批智慧农场牧场示范基地,实现对农场、牧场的数字化/3D可视化综合管理,包括远程诊断、自动控制、灾变预警、生产及质量追溯管理、农场牧场人员/设备/资源实时动态管理,农场作物/牲畜自动化全程化实时动态管理,农产品可追溯化的配送服务等。

二、以科技创新提升绿色工业发展

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绿色建材、食品加工、清洁能源、智能制造、医药及医疗器械等产业,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生产新型技术产品、采用新型经营模式等方式,推动产业向关键环节和价值链两端延伸,推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工业体系。推进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产业发展。

专栏4推动传统产业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材领域:推动建筑材料产业向高端发展,探索创新、引进运营现代材料技术、材料代替技术、循环利用技术,推动东方希望PC构件项目、特铝新材料项目、水泥窑协调处置固废等项目建设,推进传统砂石骨料、水泥、商品混凝土向氧化钙、轻质碳酸钙、新型建筑骨料、高钙石等为主的环保型绿色建筑材料稳步升级发展。探索开展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的制造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研究,支撑全市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基地、智能家居生产基地、装配式建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食品加工领域:重点围绕肉制品、调味品、粮油食品和果蔬等加工业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加快推进牛肉深加工厂房及冻库建设、综合屠宰加工一体化、东方希望生猪屠宰及精深加工等肉制品加工项目建设,推动麻辣鸡、恒都牛肉等丰都特色食品研发,加强食品营养成分提取、食品保鲜保质技术等食品加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食品加工企业制定、实施和对标先进标准,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促使食品加工业链条向产业链后端发展,提升产品附加值。

清洁能源领域:重点支持新型风光发电、水电、生物质能发电、氢能与燃料电池、非常规电能传输等技术研发;重点在装备节能、电气节能、高效洁净燃烧、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工业余热利用与集中供热、工业废水废气污染防治技术、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项目,或申报立项市级、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

智能制造领域: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和成套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高性能制造、智能工厂、增材制造、激光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研发,集成和融合先进制造、信息和智能技术,积极发展智能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船舶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智能家居等高端装备产品;加快高端装备共性技术研究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推动远程运维、在线监测等基础系统开发,升级制造业技术体系。

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积极支持“医疗器械产业建设基地”的集聚扩大,加大对高端医疗装备、转型升级发展医药产品、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体外诊断产品、康复设备产品等的研发生产,重点加大对抗感染药、抗寄生虫病药、抗生素、激素、疫苗、消毒剂等兽药研发转化,加强鸡胚疫苗及血清、血液制药等生物制药的研发生产,支撑医疗用品产业集群打造。

加快以大数据智能化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扶持引导传统企业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模式、新业态转变,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管理、营销智能化水平,建设工业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平台打造数字化园区和智能化厂区。鼓励企业使用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重点围绕绿色建材加工、食品加工等领域,推进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建成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建设,引导工业企业“上云”发展,推动企业向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专栏5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发展

数字化车间:深入推进“机器换人”,聚焦绿色建材、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等特色产业,鼓励企业对生产线实施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引导企业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推动企业建设资源计划(ERP)、制造执行(MES)等信息系统。

智能工厂:以智能化升级为方向,采用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设备、新材料,引导企业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应用,加快企业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的智能化改造和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升级。鼓励重点规上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建设智能工厂。

工业“互联网+”加快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支持企业建设云平台,引导企业发展云制造和促进工业互联网应用。引导企业通过传感器、嵌入式终端、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等技术和产品的集成应用,形成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新型能力,实现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互联互通。深化工业互联网试点建设与应用,促进企业强链、补链,积极培育制造业产能共享、循环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

三、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创新丰都旅游业态、旅游模式,促进文化旅游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支撑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围绕“世界鬼城”国际文化IP、火凤凰文化产品打造,三峡游轮港城、移民休闲之城、龙河现代之城、古城不夜之城、大名山文化旅游区、南天湖旅游度假区、方斗山避暑度假旅游集聚区等旅游区打造目标,开展文旅资源数字化处理、AR/VR/MR、交互展陈、个性化推荐、服务交互、服务质量评测等技术研究,培育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等“线上文旅”新业态。聚焦无障碍旅游和无接触服务,推进旅游设施智能化改造和“互联网+”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一点游丰都”,加强“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应用,提升旅游便捷度,让游客舒心、满意。

专栏6文化旅游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

智慧文旅技术创新及应用:以加快推动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营销为目标,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高性能信息处理、智能数据挖掘等数字新技术的消费潜能,创新“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模式,发挥数字平台在数据整合、内容展示、产品营销、财务管理、客户维护等方面的作用,构建农文旅产业全流程、全产业链的数字服务系统,助力实现“数字科技+文化康养+旅游结合”智慧休闲文旅新业态。

文旅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引进人脸识别、车牌快速识别等新兴技术,分批推进旅游景区及乡村旅游示范点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支撑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营销、生态保护三大体系建设。合理布局电子票务系统、游客来源统计系统、车流量统计分析系统、电子商务、环境监控等设施设备,推动智慧旅游指挥中心建设,实现智能导游、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第四节 加快发展民生科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围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生态环保等重大需求,不断用科技力量为人民创造高品质生活,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围绕万物互联互通,充分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依托智慧丰都建设,合理布局5G基站、大数据中心、物联网等新基建,加快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完善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强化智慧政务应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打造智能应用场景,大力发展智慧治理、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警务、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打造“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新型智慧城市。

专栏7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治理:推动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全覆盖,突出数字技术对城市治理作用,围绕政府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智慧政法、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司法、智慧信访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

智慧医疗:加快人民医院感染控制中心、远程治疗中心、影像中心及中医院住院综合楼、疾控中心迁建等项目建设,深入运用5G急救、远程会诊、医疗数据管理等智慧医疗手段,持续推进“医共体”“医联体”等建设,加快新型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等应用推广,为生命健康提供更多科技保障。

智慧交通:打造融合高效的智慧交通平台,推进口岸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建设。融合公路桥梁运行安全监控、公路水路运输安全检测、路产路权维护、超限超载监控、交通应急等功能,深化数据利用。

智慧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教育数据从单一领域向全领域的数据汇聚与开发利用,建设同步课堂和专递课堂。支持智慧校园建设,推广智能教具和移动学习终端应用,参与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

智慧警务:构建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开源情报应用与反制、涉稳预警与调度等平台,加快公共安全智能化感知前端布建和智能改造升级,完善“10+X”智慧警务。强化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等治安防控支点建设。

二、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水、路、电、物流等智能化转型,发展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推动乡镇5G网络全覆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大力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乡村共享经济。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推进网格化共治平台等建设,推动“互联网+法律”“互联网+政务”等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社会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生态优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建成生态环境智慧管理系统,深化大数据在指挥调度、执法监管、政务服务、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开展丰都县三峡库区生态数据系统项目建设,实现对三峡库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变化的智能化统计分析。有序推进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大气网格化在线监测、固定式机动车尾气激光遥测系统等智能化提前预警系统建设。建立污染源普查成果展示系统,实现普查数据便捷查询、展示和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应用,深化生态地面监测,强化生态退化区域监测。加强生态环境技术评估工作,筛选一批成本低、效果好、易推广、适合丰都生态环境特征的技术,开展工程应用示范和规模化验证。

第五节 加速引育创新人才

瞄准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兴丰”战略,实施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和主动性,加速集聚各类创新人才聚集,不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一、加速引进创新人才

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做实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健全紧缺人才目录,全面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招引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高校毕业生和创新团队。通过技术入股、项目合作、产学研交流等形式,以依托“重庆市专家服务团”用才项目、“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和县级科技特派员、“山东枣庄·重庆丰都”东西部科技扶贫协作工作组、对口帮扶单位为依托,引进一批拥有核心技术、解决关键问题的高端人才,组建一批创新创业专家团队。建立丰都籍优秀人才信息库,实施丰都籍人才回引工程,研究出台丰都籍优秀人才回引政策,回引一批丰都籍在外专业人才。探索实施应用型干部人才引进行动,优化科技人才编制岗位配置管理,加大县外编制内应用型干部的引进力度,支持事业单位性质科研机构编制用于研究生、博士后等人才引进,推动县外高层次人才来丰都挂职、兼职。

二、加速培育创新人才

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注重“高精尖”导向,整合现有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各领域各部门相互衔接、覆盖人才不同发展阶段的培养体系。建设各类专家工作室(站),重点培养领军人才、行业产业骨干人才和创新创业示范团队。实施产业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三位一体的“政校企人才合作”长效机制,鼓励企业家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培训机构采取订单培训等多种形式合作,培养一批实用工程人才、应用型人才,建设创新型企业家队伍。持续完善“市级专家+县级特派员+乡镇技术员”的三级科技服务工作体系。

三、加速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深入实施《丰都县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办法》《丰都县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实施方案》《丰都县英才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丰都县人才公寓管理暂行办法(试行)》等政策。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赋予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制订完善人才扶持与激励政策,有序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分配机制,探索建立科技成果使用收益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奖励机制,开通企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专业知识、管理理念、创新方法等系统培训,积极参加各种市内外、国内外科技合作活动。深入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健全集量身定制、人才公寓、租赁住房于一体的保障体系,提升人才服务科学化、便捷化水平。

第六节 加强科技金融赋能

发挥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助推作用,壮大科技投资基金规模,构建丰都县科技型企业上市储备库,鼓励银行开发多元化的科技投融资产品,完善中小微科技企业融资对接机制,形成完备的科技金融生态,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支持政策

进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在丰都落地落实,结合丰都科技创新和财政金融状况,编制出台《丰都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财政金融政策》,激励创新主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进一步投向科技创新,支持创新主体在市级研发平台创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承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方面发力;探索以分期形式设立政策性产业基金,提升绿色建材、食品加工、清洁能源等产业的基金使用效率,优化项目筛选、对接机制,引导股权投资机构加大对全县科技创新项目投资力度。

二、构建多元化科技金融支撑体系

根据县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壮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规模,推动现有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基金和科技型企业种子基金分别由500万元扩增至1000万元;根据产业创新发展需要,适时设立或引进专项基金、天使基金、风投基金,引导科技型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县内科技企业对市级创新券争取的引导力度,适时启动丰都县创新创业大赛,以创新券形式鼓励企业从事研发活动。利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设立丰都县科技型企业上市储备库,完善培育管理机制,筛选优质中介机构提供辅导服务,运用“一事一议”等帮扶措施,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健全融资对接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已投项目的跟踪调查和服务,广泛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引导科技基金促进产业全面融合发展、培育带动优质项目来丰都落户。

第七节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

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深化创新开放合作,持续优化创新生态,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力争到2025年,力争成功创建科普示范县;打造国家级科普基地1个,培育市级科普基地3个,培育县级科普基地30个;形成“五个全覆盖”的科技特派员服务体系;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

完善创新决策机制,支持政府与重点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开展协同创新,探索建立联合实施重大科技研究项目机制;建立县级科技咨询委员会,扩容科技专家库,建设多层次高水平科技智库,健全科技情报收集研究体系;建立以县政府与市科技局“局县会商机制”为代表的重大科技项目和政策跨部门、跨区域协同会商会审机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贯彻执行科技创新容错纠错评价办法,合理运用创新试错的政策体系,引入试错保险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人员澄清保护制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完善科技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全县科技服务以工业和农业为重点”理念,以科技特派员服务为核心,坚持“咨询、培训、引进、示范、推广、创新”为主要服务内容,在现有科技服务体系基础上,力争实现行政村科技特派员全覆盖、镇乡(街道)经济发展首席顾问全覆盖、全县重点产业科技服务小组全覆盖、涉农企业市级科技特派员全覆盖以及科技特派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和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等四上企业全覆盖“五个全覆盖”。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科技服务业,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形成企业需求和科技成果精准对接的新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引导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发挥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推进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水平,强化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力度,支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帮助企业建立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三、加大科普宣传力度

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丰都县科技馆,打造一批“国家级-市级-县级”多层级科普基地,提升科技教育培训、科普资源开发共建共享、科技传播能力等科普基础服务能力。打造多层次建设科普队伍,在县级各企事业单位抽选中级职称以上、热心科普事业的专业人才,组建县级科普专家团队,在各种小学、乡镇分别组建科普小分队、科普工作团队。丰富科普活动内容,利用每年的科普活动关键时间节点,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讲解大赛等科技科普主题宣传和科普政策宣传,推动全县科技科普工作全面开展;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积极开展“全民科学素质养成行动”,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定期开展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推进农民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作为科技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把党的政治要求贯穿在科技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中,为推进丰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根本保证。成立县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全县科技创新战略、科技重大任务、科技体制改革和重大科技政策,协调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等科技力量。

第二节 加强要素投入保障

加大县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县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根据“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保障科技研究、平台建设、人才引进、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支出。对国家、重庆市布局及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基地、平台、载体,以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按规定“一事一议”给予支持。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各类科技创新发展资金,重点加大对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完善创新主体科技投入激励政策,实施分类分档奖补,采取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等方式,引导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比例,对企业研发费用实行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形成持续稳定投入机制。

第三节 健全监督评估机制

明确“十四五”时期的科技创新责任分工,细化分解年度工作任务和中长期目标,抓好项目化、事项化、政策化落实。加强跟踪问效,适时组织开展督促检查,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构建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在监测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市内外科技发展趋势和丰都高质量发展要求,对规划指标、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及时、动态调整。建立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健全成效考核指标内容,优化考核奖励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引导乡镇(街道)、部门(单位)财政科技经费配置的重要依据。发挥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作用,加强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督查考核、跟踪问效。




































丰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1027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部门

乡镇/街道

无障碍

政策问答

政务新媒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