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丰都县仙女湖镇人民政府>政务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履职依据>政策文件
[ 索引号 ] | 11500230008686350N/2023-00806 | [ 发文字号 ] | 仙女湖府发〔2023〕18号 |
[ 主题分类 ] | 安全生产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丰都县仙女湖镇人民政府 | ||
[ 成文日期 ] | 2023-04-25 | [ 发布日期 ] | 2023-04-27 |
[ 索引号 ] | 11500230008686350N/2023-00806 |
[ 发文字号 ] | 仙女湖府发〔2023〕18号 |
[ 主题分类 ] | 安全生产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发布机构 ] | 丰都县仙女湖镇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3-04-25 |
[ 发布日期 ] | 2023-04-27 |
丰都县仙女湖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23年全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村(居)、镇级相关部门:
现将《2023年全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丰都县仙女湖镇人民政府
2023年4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3年全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为加强全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坚决遏制事故灾害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23年全镇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委十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控大事故、防大灾害”为目标,提升基层基础,强化党政履职,严格监管执法,压实主体责任,深化专项整治,加强应急准备,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把丰都建设成为丰都人民喜欢的样子营造良好的安全稳定环境。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市上下达指标以内,严防一般事故,坚决杜绝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及因灾导致的群死群伤责任事件。
二、重点任务
(一)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党政履职。
1.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务实履职。坚持党政领导干部清单履职,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发现和解决问题作为履职的重要标准。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纪实报告制度,强化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履职调度。落实安全生产述职评议制度,将责任落实情况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常态化警示曝光机制,严格落实通报约谈、末位发言等措施。
2.强化行业部门安全监管职责。按照“三个必须”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以及业务相近原则,进一步理清新产业、新业态等新兴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职责,不断消除监管盲区。强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点在建项目行业与属地分责共管,理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燃气、自建房、电动自行车等行业领域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落实非A级旅游景区、游乐设施等安全监管责任。
3.强化安委办、减灾办实体化运行。积极探索安委办、减灾办实体化运行,优化“一委四指”组织架构,健全工作运行机制,落实专项安全办公室月报告、年述职机制。
4.强化“实名制”安全监管。聚焦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重点管控企业(单位),规范开展“分级监管、划干分净、落到人头”实名制监管。根据安全风险和规模大小,分级明确行政负责人、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单位)责任人“三个责任人”,及时调整优化,统一挂牌公示。严格“三个责任人”履职标准,行政负责人、行业监管部门负责人每月至少开展1次检查指导,每半年完成1次挂牌企业(单位)指导检查全覆盖,在重要节点、复工复产、出现险情、发生事故等特殊时期必须到场履职。
(二)坚持依法治安,严格监管执法。
5.坚持严格执法总基调。严格执法检查,科学编制年度监督检查计划,落实“日周月”执法检查要求,在重要时段、重要节点加密执法检查频次。严格执法规范,强化检查诊断、行政处罚、整改复查“三部曲”闭环执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过程全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法处罚,坚持执法“清零”和执法“三个强度”提升,对突出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严格执法问效,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八号检察建议”要求,加强对执法监管人员失职渎职等行为的调查追责。严格“互联网+执法”,重点企业信息录入率、执法人员信息录入率、线上执法率、监管行业覆盖率达100%。
6.加强事故灾害调查处理。坚持“有案必查、一案双查、三责同追、四不放过”,严格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对道路运输、建设施工、生产经营性火灾等重点行业领域典型事故实施挂牌督办。强化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严格执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暂行办法等灾害调查评估制度。加强应急与公检法等部门协作联动,落实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行刑衔接”工作机制。
7.加强问题隐患警示曝光。落实安全生产诚信管理办法,分行业领域建立完善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严格执行企业安全生产“黑名单”制度。交通、建设、消防等重点行业部门要常态化开展典型事故责任单位通报约谈,对存在突出问题、事故多发和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的企业进行警示曝光。
8.加强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健全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机制,深化举报奖励工作宣传发动,扩大有奖举报知晓率、参与率。加强举报奖励系统平台建设,提高平台使用效益。抓实抓好线索依法查办和举报奖励兑现,提升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管理。
9.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以标准化为统领,构建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推动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岗位达标。组织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领导班子成员和内部各部门安全生产职责。深化“日周月”隐患排查,分级制定清单,严格排查整治。落实关键环节总工程师制度,危险化学品、矿山、工贸、建设、交通等行业领域重点企业要设置总工程师岗位,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强化一线岗位规范操作,按照全员、全过程、全岗位要求,全面推行岗位风险清单、职责清单、操作卡、应急处置卡“两单两卡”制度,确保“记得住、说得明、做得到”。
10.压实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重点单位,水库、堤防护岸、城市大型综合体、综合交通枢纽、隧道桥梁等重点设施,以及山洪和地质灾害易发区、旅游景区、城镇(工业园区)易涝区等重点区域管理单位,要清单化明确洪涝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好责任公示、风险研判、安全巡查、隐患整治、监测预警、紧急管控等重点工作。
(四)聚焦重点领域,深化专项整治。
11.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治理。立足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巩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效,将有效经验固化为制度性成果,建立落实重点行业领域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长效机制。
12.深化“两重大一突出”集中整治。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问题清单,道路交通领域,深化“三化六体系”和农村“两站两员”建设,严格“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开展客运车辆、9座以上租赁客车、旅游包车、货运车辆违法行为整治。建设施工领域,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开展建设施工“两防”和关键岗位人员到岗履职情况专项整治。非煤矿山领域,推进“四化六体系”建设,落实“一统四抓”安全管理,打造全生命周期安全绿色智慧矿山。危险化学品领域,加强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点使用企业、烟花爆竹经营企业等安全风险防控,实行分类整治。工贸领域,持续开展“四涉一有限一使用”专项整治。燃气领域,推进燃气安全装置加装和设施智能化改造,严查第三方施工破坏行为。消防领域,深化高层建筑、厂房库房、老旧小区等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推进特种设备安全乘梯守护行动。加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整治。
13.深化“打非治违”专项治理。健全部门联动打非工作机制,严厉打击矿山无证非法开采、超层越界开采、以建代采等行为;严格整治危险化学品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非法储存油气、非法运输销售成品油等行为;严查严打烟花爆竹非法经营、运输、储存行为;大力整治建设施工违法分包转包、资质挂靠等行为。
14.深化中介服务整治。严格落实《重庆市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建立畅通申诉、投诉、举报、约谈、通报等机制,强化专家服务监督管理。聚焦“两虚假”“两出借”等问题开展检查督导,严格查处超资质承揽业务、重复收取费用、擅自扩大收费范围等行为。
(五)推动智慧应急,提升基层基础。
15.实施基层“五有”规范化建设行动。围绕有机构、有人员、有条件、有能力、有规则的“五有”标准,启动乡镇(街道)以及风景区等功能区应急管理规范化建设。办公场所规范化建设率、救援力量覆盖率以及应急救援、执法装备标准配备率达100%。
16.实施防灾减灾基础建设行动。按照“基层‘五有’规范化建设行动”“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开展应急管理基层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17.实施全民安全素养提升行动。深化开展安全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进农村活动,创新开展安全生产月、“5·12”防灾减灾日、“安康杯”企业安全知识技能竞赛、“安全文化示范企业”、“最美应急人”等活动。充分利用宣传阵地,通过报刊、电视台、户外广告、网站和各类新媒体平台,加强安全宣传,定期制作警示曝光片或安全宣传片,强化重要节点、重要事项、重要政策安全宣传和新闻发布。
(六)加强应急准备,提升救援能力。
18.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以县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指导,修订完善县级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计划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及乡镇(街道)应急预案,情景化编制各类现场处置方案。加强预案信息化管理,定期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
19.加强监测预警和应对处置。强化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实施灾害风险区划管理。加强风险定期研判和临灾会商研判,强化信息化智能化监测预警。全面推行重要预警信息“叫应”机制,完善区域、行业、单位、部位灾害预警“熔断”机制。落实“断、禁、停、撤、疏”紧急管控措施,有效防范各类极端灾害。
20.加强救援力量建设。出台应急力量三年建设规划,推动县级专业救援队伍正规化建设,建立财政保障机制、执行任务费用补偿机制,解决队伍“易建难养”问题。乡镇(街道)按大中小型分别组建不少于20、15、10人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成率100%;各村(居)组建不少于5人的应急队伍,建设完成率100%。
21.加强指挥和通信保障。落实专业技术现场指挥官制度,提高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和处置应对能力。加快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推进县、乡镇(街道)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强应急指挥通信保障,提升现场通信网络开设、通信紧急恢复等保障能力。
22.加强物资装备保障。建立完善县、乡(镇)、村(居)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采取实物储备、产能储备和企业代储等模式,加强应急物资装备储备,及时开展灾后倒损民房重建工作,建立“一卡通”救灾资金发放机制,确保受灾困难群众“五有”生活保障率达100%。
23.加强救援协调联动。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制定应对区域性、流域性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加强救援协作,强化与毗邻乡镇重大事故灾害应对处置联动,强化辖区内河流域乡镇和水电企业洪旱灾害应对处置联动。推进军地应急力量训练资源开放共享。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村社、各部门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推动各项安排部署落实到位。严格规划管控和产业安全准入,推动一批有利于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长期发展的项目落地实施。持续实施安全专项资金机制,强化突发事件和抢险救灾资金保障。
(二)强化激励约束。加大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督查力度。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村社(街道)实行资金奖补支持,对出现特定情形的严格“一票否决”。
(三)强化队伍建设。推行应急系统准军事化管理,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整合改革。加强对应急管理干部的关心支持,做好应急管理津贴补贴实施工作,建立应急管理立功受奖机制。加强应急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做好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能力水平。
四、工作要求
全镇各村(居)、镇级各部门和镇辖各企业单位要深刻汲取重特大事故灾害教训,深入整改“两个不到位、两个不扎实”突出问题,切实承担“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坚持考核奖励制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将应急管理纳入重点督查内容,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建立年度重点工作季度通报、半年评估、年终考核与社会经济实绩挂钩制度,确保本工作要点明确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