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政策解读
2022年1月30日,丰都县人民政府印发了《丰都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文件,现就《规划》做如下解读:
一、背景及依据
“十四五”时期是全县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重庆的重要讲话精神,根据《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丰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本规划是“十四五”期间统筹推进我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制定相关规划、行动方案、政策措施时应当加强与本规划的衔接,落实本规划的要求。
二、编制过程
《规划》编制严格按程序,历经前期研究、现场调研、组织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衔接审查、合法性审核等程序,并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会议审议。具体过程如下。2019年11月,确定规划编制单位,12月初组织召开了《规划》启动会,随后,县生态环境局多次召开局务会、专题会等研究推动相关工作。规划草案形成后,先后3次征求了县级部门、乡镇(街道)意见,共收集意见建议28条(采纳27条,未采纳1条)。2021年1月,《规划》顺利通过了市生态环境局组织的衔接性审查,编制单位按照“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的原则认真研究、充分吸纳了专家组审查意见,做到“上下对齐”。5月18日,陈金富副县长主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同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6月再次征求县级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意见,8月通过县发改委组织的衔接性审核。同月通过县政府第142次常务会议审议,9月通过县委十四届常委会第185次会议审定。
三、主要内容
《规划》共设置9章,主要阐明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形势和“十四五”期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机制等。
(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基础形势
“十三五”时期,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市政府坚决向污染宣战。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庆市委、市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为抓手,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是全县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措施最实、效果最显著的五年,“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逐步得到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质量发展走出绿色双赢之路。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期待还存在差距。“十四五”时期,是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重要机遇期,必须认清形势,攻坚克难,抓住机遇,让丰都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丰都大地处处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画卷,在全面小康的新起点上,迈向2035年美丽丰都目标。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在丰都大地上,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发挥沿江通道作用和节点作用,围绕“一城一枢纽四基地”发展定位,确定“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体思路为“1135”战略思路,即坚持“1”个核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紧扣“1”条主线—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狠抓“3”个重点领域—水、气、农业农村,聚焦“5”项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绿色发展工程、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环境风险防范工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探索出可借鉴推广的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模式,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初步建成,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筑得更牢,“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增强。
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筑牢,“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基本建成。
目标指标:从适应“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要求,满足市级考核需要,同时充分考虑丰都县情的基础上,确保目标指标可达性、可考核等四个方面考虑,确定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市控及以上考核断面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等6个核心指标。
(四)重点任务
一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总抓手牵引绿色转型,推动四基地高质量发展。深化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清洁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利用综合标准和生态环境准入规定,持续淘汰落后产能,让环境友好产业和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间。深化绿色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绿色发展新增长点。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实发挥环境信用评价、绿色金融、污染者付费等市场机制对绿色发展的驱动作用,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二是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总结龙河示范河湖创建经验,以点带面,常态化开展全县水污染源头治理,持续提升河流湖库水环境质量,着力解决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问题,早日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美好愿景。以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和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协同控制O3和氮氧化物污染,深化大气污染治理,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安全利用受污染耕地,严格管控和修复受污染建设用地,让老百姓吃得安心、住得放心。聚焦农村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两大领域,加快补齐农村污染治理短板,把乡村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不断管控噪声污染,为全民提供宁静的居住环境。
三是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高水平打造“三峡库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细化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控,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保护好森林、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持续推进岩溶石漠化、水土流失、消落区等生态退化区域重点治理工程,打造“水系生态”美丽岸线和“山系生态”美丽林带。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全面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增强城市生态品质。持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
四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县域生态环境重大风险。深刻认识国家安全体系的总体性和全面性,加强对生态环境领域涉及的国家安全工作的统筹协调,针对放射性物质、电磁辐射、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危险化学品等生态环境风险要素,建立全过程、多层级风险防控体系,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救援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防范和降低生态环境风险。将信访投诉作为精准发现生态环境问题线索的“金矿”,及时回应群众信访投诉问题,针对性解决一批群访和反复信访案件,着力破解“一建就闹、一闹就停”邻避困局,防范化解县域生态环境社会稳定风险。
五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级各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组织领导,抓实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领导责任,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提高精准治污能力,精确定位突出环境问题及主要污染源,精准发力,靶向治疗。提高科学治污能力,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确定技术路线和工作节奏,运用科学方法提升治理效率。提高依法治污能力,严格议案审批、依法监管、依法追责,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健全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激励引导全体人民投身生态文明建设事业。推进毗邻区县生态共建、污染共治、环境共管、信息共享,构建生态环保区域协作交流新格局。
(五)重点项目库
为保证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有序推进主要任务的顺利实施,持续改善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有力保障群众环境权益,按照大胆设想、小心求证、落地开花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绿色发展工程、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环境质量改善工程、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五个维度谋划60个重大工程项目,形成重大工程项目储备库。
(六)实施保障措施
一是分解落实责任。按照“定人、定责、定目标、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的“六定”要求,细化量化工作任务,科学确定路线图、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健全机制、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加强对各乡镇(街道)的工作指导。二是强化政策协同。强化国家、市级政策导向研究,围绕“山水丰茂、物产丰盛、人文丰厚”美丽丰都建设目标,研究制定和深化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加强宣传引导。健全政府、企业、群众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组织开展“环保公众开放”等系列宣传,支持社会团体开展环境保护公益活动,引导和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巩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大格局。四是狠抓考核评估。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管和评估,组织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终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