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2300086862628/2025-0001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公安、安全、司法、法制 | [ 体裁分类 ] | 工作报告 |
[ 发布机构 ] | 丰都县司法局 | ||
[ 成文日期 ] | 2025-01-24 | [ 发布日期 ] | 2025-02-07 |
[ 索引号 ] | 115002300086862628/2025-00019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公安、安全、司法、法制 |
[ 体裁分类 ] | 工作报告 |
[ 发布机构 ] | 丰都县司法局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5-01-24 |
[ 发布日期 ] | 2025-02-07 |
丰都县司法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24年,县司法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和全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安排,多措并举、狠抓落实,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质提效。“法治护河、生态惠民,打造美丽河湖示范样本”典型案例入选中央依法治国办《市县法治建设案例选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司法协理员等改革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法治日报》等中央媒体刊登,“全链条开展精准普法、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入选全市精准普法最佳实践案例,县司法局连续四年获得市司法局年度考评“优秀”等次,被表扬为“全国‘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的单位”,法律援助案件在全市质量评估中优良率位居第1名,刑满释放人员涉刑事案件下降率排名全市第3,依法解纷调解力指数达到全市A档。
一、2024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坚持党建统领,严格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结合起来,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和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点课程,司法行政队伍开展为期3天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员轮训,牵头邀请西南政法大学邓斌教授来丰开展全县党内法规主题宣讲。二是统筹谋划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局主要负责人先后6次向县委常委会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汇报法治政府建设、“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行政复议应诉等有关事项,牵头起草2024年全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并督促实施。切实履行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能,提请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推进会等,专题研究安排法治政府建设有关工作。三是深化推动法治政府建设督察。落实法治督察与纪检监察监督协作配合机制,将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纳入县委第五轮、第六轮巡察和年度法治督察重要内容,建立整改问题清单,推动发现问题和整改落实全过程管理。推广基层法治观测点和法治观察员制度,制定出台《法治观测点管理制度》等六项制度,设立3个观测点,选聘11名观察员,推动解决法治意见建议6条。
(二)完善涉企服务机制,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优化涉企执法机制。落实涉企检查计划备案、涉企重大执法决定备案等机制,执行“企业宁静日”制度。强化涉企执法协同联动,制定17类企业联合执法重点事项清单,推动年平均减少生态环境、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涉企执法检查332.5场次。二是完善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立案、审理分别比法定期限缩短2日、15日,企业回访满意率100%。开展公益法律服务企业338家次,开展法治体检245场,提出法律建议1176条,全县大中型企业和园区法律服务覆盖率达100%。三是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印发清理公告,对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妨碍要素平等获取、自由流动和商品、服务自由流动等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规范性文件、政策性文件进行清理,废止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1件。
(三)加强文件决策管理,健全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配合编制公布《2024年度丰都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督促各行政机关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2024年以来,审查重大行政决策、各类协议等文件220件,提出审查意见建议345条。二是严格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强化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12件次,报备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备案通过率100%。开展全县规范性文件及政策文件清理3次,清理废止县政府规范性文件1件,对照清理失效文件7件。三是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建立行政复议质量评查考核机制,每半年通报全县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情况,对行政诉讼败诉和行政复议纠错较多的部门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同时对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提高行政机关执法水平和质量。2024年,全县一审行政诉讼案件为61件,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县政府一审行政诉讼案件26件,无败诉案件发生。
(四)完善工作体系,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一是有序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将15支行政执法队伍精简为7支,向综合执法机构划转执法事项1026项,推进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探索“固定派驻+驻点包片+灵活派驻”机制,下沉执法人员136名。35个县级部门全量入驻“执法+监督”数字化集成应用,指导乡镇(街道)开展行政检查2151次、办理行政处罚501件,执法人员活跃率达90%以上,运用“综合查一次”开展涉企组团执法59次。二是纵深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开展行政执法线上线下培训789人次,清理注销乡镇(街道)执法人员证件294张,印发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指引,集中采购配备完成第一批乡镇(街道)执法服装214套、装备230台,建成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乡镇(街道)6个。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制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完善县、乡(镇)两级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利用“执法+监督”应用对乡镇(街道)综合执法进行全流程监督。开展重点领域执法案卷评查,随机抽取行政执法案件198件进行集中评查,督促执法单位限期整改。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整治执法突出问题13个,发出行政执法监督建议书2份。
(五)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推动行政争议实质高效化解。全面贯彻实施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6件,审结118件,纠错2件,纠错率为2.2%,法定期限按时办结率100%。深入推进“行政复议+调解”,行政复议受理前实质化解2件,调解和解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终止21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为85.7%,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质效明显。行政复议与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比达2.1,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凸显。二是持续优化公共法律服务。探索建立村(居)法律顾问长效机制,推广注册重庆智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平台用户数达3万余户,服务2.6万余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68件,挽回经济损失662.8万元,办结公证业务2124件。开展司法协理员改革试点,全面完成48名非编制司法协理员招录,基层法治人员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三是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健全完善“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和“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深入开展“枫桥经验”丰都实践暨“融网进楼”改革专项行动,共受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11934件,调解成功11926件,成功率达99.94%。新设立3家金融纠纷服务所,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推进金融纠纷化解。四是全力提升市民法治素养。制定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清单和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指导清单,组织86名新提任领导干部参加法治理论集中考试,1.4万余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网上法治理论考试和旁听庭审。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基层延伸,1428名“法律明白人”开展分级轮训,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普法宣传活动1000余场次,法治副校长规范履职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24年我局法治政府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主要表现在:一是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能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协调指导行政执法职责发挥及行政执法监督结果运用不够。二是“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进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执法事项与执法人员、编制错位等问题亟待解决。三是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工作参与广度及深度不足。
三、2025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质增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及全市实施方案任务全面完成。提升行政复议办案能力水平和案件办理质量,积极妥善化解行政争议。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考核督察。
(二)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执法专项整治和监督行动,推动组团式涉企执法。深化企业法律服务,提高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水平。
(三)深入推动“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制定乡镇(街道)执法相关职责和县级执法力量下沉方案,落实事项下放、人员下沉机制。开展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
(四)全面夯实社会治理法治基础。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强化村(社区)法律顾问管理,加强基层法治队伍建设。深化普法依法治理,全面总结“八五”普法,谋划“九五”普法。深入推进大调解体系建设,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